服务热线:13249719286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明清时期关于记载冬虫夏草的书籍

发布时间:2025-05-10 00:01:16
明清时期关于记载冬虫夏草的书籍,

    1、明清书籍对冬虫夏草的记载

    据小编了解到在明清时期记载四川虫草的书籍最多,这是因为四川是连接内地与西南的枢纽,比如有陈镛云的《樗骰轩丛牍》云:嘉庆八年(1803)冬,余叔由四川秀县旋里, 带回一物,其形类蚕,长径寸,尾生草, 长二寸许。问何物?日:'此小金川所产,名冬虫夏草,虫性耐寒,故冬月则到处蜿蜒,夏日即缩身入土,虫腹精液即化绿草而从尾出。该草长一二寸, 虫乃死。

    又有秦武域《闻见辩香录》中也有川产虫草记述:"冬虫夏草出四川嘉州(今四川乐山市), 打箭炉(今四川康定县)一等处。夏则绿叶攒生,冬则其身蠕蠕欲动,长可三寸许,半带草叶, 叶细似韭, 少半则根,皮层似蚕螗。

    当然在李心衡《金川琐记》:"俗称虫草初生,抽芽一缕如鼠尾,长数寸, 无枝叶, 杂生细草中,采药者需伏地寻择,因芽及根。虫形未变,头嘴倒置土中,短尾对生,背有曲纹,稜稜可辩,芽从尾苗,盖直疆蚕,非仅形似也。然剖之,己成草根。 每岁唯四月抄及五月初可采,太早则蛰虫未变, 太迟即变成草根, 不可辩识矣。"

    朱排山《柑园小识》中亦有:"冬虫夏草生打箭炉,冬生土中如蚕,较蚕差小,如三眠状,有口眼,足十有二,宛如蚕形,苗不过三、四叶。"又《青藜余照》亦云:"四川产夏草冬虫,根如蚕形,有毛能动,夏月其顶生苗,长数寸,至冬苗槁,但存其根,严寒积雪中,往往行于地上。"

    2、明清方志对冬虫夏草的记载

    当然,除去书籍对冬虫夏草的记载外,还有不少方志也对冬虫夏草也有记载,比如清纪晓岚《姑妄听之》、徐昆(后山)《柳崖外编》中均有如下文字 "滇南有冬虫夏草,一物也。冬则为虫, 夏则为草。虫形似蚕, 色微黄,草形似韭叶较细。入夏,虫以头入地,尾自成草,杂攒于蔓草潭露间,不知其为虫也,交冬草渐萎黄,虫乃出地,蠕蠕而动,其尾尤簌簌然带草而出。盖随气候转移,理有然者。"

    《四川通志》者有:"冬虫夏草出里塘(土司名,今四川理化县)拔浪工山,性温暖,补精益髓。"除四川之外,云、贵所产虫草亦有记述。《本草纲目抬遗》引绍兴人平菜仲语云:"其尊人曾任云南丽江府中甸司马,其地出冬虫夏草, 其草冬为虫,一交春,虫蜕而飞去,土人知之,其取也有期,过期无用也。"另外,在《书隐丛谈》中还有陕西出虫草的记述:"昔有饷余一物,名曰夏草冬虫,出陕西边地,在夏则为草,在冬则为虫,故以是名焉。"

    在以上的书籍与方志中都详细的描述了冬虫夏草的生长特性,比如在冬天的时候是虫,在夏天的时候形成草。同时也指明了冬虫夏草的产地,不过可能因为交通问题所以对西藏地区所产的冬虫夏草记载并不多。不过,当时的科学研究并不发达,所以对冬虫夏草的功效作用并没有做太多的详细介绍,大都是简单的描述冬虫夏草的生物特性。

喜欢

本站声明: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咨询热线:13249719286
LINK 友情链接: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
Copyright © 2024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潮够味贸易商行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     
ICP备案编号:粤ICP备2024288267号